“有錢小孩的名利場”?國際部的孩子是你想不到的拼!
發布時間:2021-02-03

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
繼續在永銘國際官網閱讀文章
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更方便
公辦學校國際部,中國三大國際教育模式之一,是依托于國內公立學校開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,由公立學校承擔教學管理。
在許多人的認知里,它和民辦國際學校一起被列為有錢人家為孩子砸錢投資的地方。
教學直接對接國際行列,學生學遍海外通用課程,課余選修有理有據豐富多樣……不僅可以讓孩子逃離高考分分為營的競爭焦慮,畢業后還能直達海外名校,前途無憂。
是“有錢小孩的名利場”。
有媒體計算過,如果從幼兒園開始就將孩子一路送進國內國際教育院校進行學習,一直到留學海外大學階段,至少要花費300萬。那些把孩子送上留學軌道的家庭中,近一半為孩子準備了300萬以上的積蓄。
音樂劇、高爾夫、陶藝、烹飪……國際部的孩子的課程,是應試學子們艷羨不已的多姿多彩。許多做題家到大學才體驗得到的課程內容,“別人家的孩子”在高中就玩了一遍。甚至活成了英美校園劇里的樣子。
然而,在那些看似自由的課程背后,國際部的孩子是你想不到的拼!
選修課
在舞會上結舞伴,在棒球部灑汗水……這些讓應試學子羨慕的亮點,是各所學校國際部對英美式博雅教育的相應理解和實踐,國際部學生的選修課內容。
主修課
回歸到主修課程,EE(拓展論文)、CAS(綜合性實踐活動)、IA(內部考評)、IOC(口頭評估)、TOK(知識理論)……這些貫穿在高中,分散在每周每月每學期的考試,都將成為決定日后留學申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。

某校國際部AP班課程內容
2020年初,媒體報道了杭州某高中國際班高三生秦軒(化名)的情況:天天都忙著寫申請文書,搶考位找黃牛,考了八次托福線上考試,留學申請一波三折。
在知乎“高中三年在國際部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?”一題下,有位知乎用戶分享了自己在高中國際部上學期間一天的作息:

耶魯大學
尚未成年的國際部高中生們,和普高做題家相似的作息量,卻要跨地域(也時常跨國)、跨學科,雙語處理自己的期末DDL。
以哈佛、耶魯、哥倫比亞等常春藤聯盟名校為目標的孩子,為了在名校申請中加分,不僅要在各項學科上有亮眼的表現,在其他方面恨不得項項全能:
150小時公益活動,參加商賽、學術比賽,體育特長,模聯研討……知乎某位匿名用戶表示,自己同班的國際部同學里,就有“一邊辯論拿到全球大獎,一邊體育亞洲女子冠軍”的神仙學霸。
累并快樂著,快樂并燒錢著。如此大的成本投入放在自己身上,為了值回“票價”,有些人壓力巨大。
然而,公辦學校設立的國際部,能和辦學目標精準、專注海外教育模式的民辦國際學校相比的,只有北師大附中、華師附中等頭部名校。在申請海外學校的時候,也比不過海外本土高中申請。
另外,還有國際學生和本土學生的錄取名額差距。
眾所周知,常春藤盟校和其他美國頂尖學校是世界上最難進的學校,常春藤盟校的平均錄取率在8%左右。
其中,斯坦福常年在U.S.News中名列前茅(2021全美第6),也是常年錄取率全美最低。2020年斯坦福秋季大一新生班,斯坦福女性比例為52%,男性為48%。國際生比例為9.9%,分別來自53個國家/地區。
耶魯大學公布的2024屆新生數據中,國際學生占比9%。也僅有134名新生來自美國以外的高中(去年179人)。
移民,以海外本土學生的身份申請海外高校,是降低名校錄取門檻的最優解。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家長,選擇為孩子教育規劃國際身份。